当前位置:行业资讯
舷外走板
又称外阳桥。某些老式木帆船为了扩大舱口,不设舷甲板,在两舷外侧装置适当宽度的纵向木板,以供行人作走道之用,并且能起护舷木的作用。
舷挡板
某些较大木船在首、尾甲板两舷边纵向装置的矮立板。高约20厘米,起保证操作安全和防浪作用。
护舷木
俗称帮木、沿桥。某些类型木船两舷甲板外缘的纵向构件。承受船舶靠岸或两船靠拢时的撞击力,并传递给较大区域,以保护船舷。设护舷木还可增加甲板宽度,便于船员行走。
出艄
又称挑艄。某些木帆船尾甲板的延伸装置。用两根长木仿,一端对称地搭接在尾甲板两侧臘的后端,平伸出尾后一、二米,加横桁组成框架,上铺木板。扩大船尾使用面积,供操纵尾帆、系缆、起锚或搁置杂物用。
前系缆桩
《南船记》称将军柱,今亦沿称。插置在首面梁左右的两根粗木桩。供系挽缆绳和锚链。要求材料坚实,有的用钢材制成。
后系缆桩
插置在尾面梁左右的两根粗木桩。
舷边桩
俗称千斤桩。船首、尾两侧舷边的直立木桩。下部固定在肋骨和舷甲板上。一般首、尾两侧各装置两根,用以系挽缆绳和锚链。有的老式木船无此装置。
梗水木
古代有的航海木帆船纵向装置在两舷般部外面的木板。同船壳板相垂直。可以减弱船在风浪中的横摇,相当于现代船舶的舱龙骨。清代贺长龄著《江苏海运全案》的沙船示意图中标有梗水木。
舱盖板
横向覆盖货舱口以隔绝雨水的木板。一般用杉木拼制,每块板宽约40-60厘米。两端扣在舱口纵围板上,每两块板之间托以览槽。大型木船因舱口较宽,有的在舱盖板下还设活动纵向托梁。
锁伏
即舱盖板。在旧社会,木帆船舱内装载货物靠泊过夜时,为防止偷窃,在各舱盖板上缘或下缘装置铁环,穿以长木杆,杆端用套环锁住,因而舱盖板有锁伏之称。
笕槽
有纵向凹槽的长木条。笕槽槽口向上,紧贴于相邻舱盖板接缝下缘,两端搁置于舱口两侧围板的凹口上。从舱盖板接缝进入的雨水,沿笕槽流向舱口围板外面。
隔湿板
有些木船纵向立置于货舱两舷内壁的木板。也有用细竹或芦苇编制的。装载吸湿性货物时,使货物不与舷壁接触,避免水湿而造成货损。
垫舱板
舱底脚梁上纵向铺设的一层活动木板。也有用细竹编制的。货物装在垫舱板上,可以防潮湿,又不致损伤船底板。由于垫舱板搁在船底横向骨架上,使受载压力均匀,对保护船体也有作用。不设垫舱板的老式木船,对底板强度和水密要求较高。
舱面人字架
某些敞舱木船在舱面设置的雨篷支架。用两根杉圆条组成人字形支架,下端与脚架桦接。使用时,将脚架插入舱口左右孔槽内。根据货舱长度,设置三至五道人字架,各架顶之间用纵材搭接,上面覆盖临时雨篷。
上舵盘
俗称舵枷。老式木船舵面梁上固定舵柱位置的装置。在舵面梁中间开半圆孔,另用一开有半圆孔的厚板套合成圆孔,孔两侧装设铁门。
下舵盘
俗称舵勒。老式木船海底梁外侧固定舵柱位置的装置。梁中间开半圆孔,两侧设夹钳,后边有铁门。舵柱通过上、下两个舵盘孔,轴线即被固定,只能转动而不能移位。
舵钳
俗称蟹钳。一种经改进的固定舵柱位置的装置。用两块杂木,一端紧固在尾甲板上,另一端伸出尾后成夹钳形,外侧用铁销封闭,当中空隙可容舵柱转动,起上舵盘的作用。
桅架向后眠桅时搁置桅杆的龙门架。设置在楼子或拱篷上面。也供落帆后搁帆用。
桅底座
俗称金刚脚。长方形硬杂木制成。纵向平置在桅舱下面,前后两端嵌在桅脚梁的凹槽上,下边与底板保持一定间隙,使桅根不触及底板,正面有固定桅根的长形槽和嵌木以及插桅夹的棒孔。桅底座是固定桅根位置的基础构件,承受桅、帆装置的垂直压力和驶风时的水平压力。
桨座,俗称桨兜。用桨的船设置在两舷边的桨桩承座。呈长方形,贴舷一边的中点处,开有方孔,供插置桨桩用。
首锚担
俗称鸡公头。较大木船伸出船首外面的活动式木质或铁质短构件。后端固定在甲板上,前端开有槽口,中间装一只滑轮,抛、起锚时,起锚绳通过滑轮上、下,比较省力。还有一根平行的圆铁棍,前端供挂锚用。锚担不用时,可以扳过来平卧于首甲板上。
人孔
大型木制观光船首甲板当中的方形开孔。供船工进出首尖舱用。人孔的四周有高于首甲板的围框,孔内装有可推拉的安全木格,孔上有木盖板。盖板揭开时,即将木格拉出封住人孔,以防人掉入孔内。有的船除首甲板人孔外,后舱楼子甲板上也设置人孔,以通尾尖舱。
插篙孔
又称蹬篙孔。南方某些航区木船首部供垂直插篙固定船位的孔眼。有两种结构形式1)用一只两头空、四周密闭的柱形围壁,垂直装置在首面梁中央和前搪浪板的开孔中;(2)首面梁和前搪浪板各开一垂直相对的孔,不用柱形围壁,孔后设一道断水梁,搪浪板近断水梁处开一列齿状隙孔,以免里面积水。有的木船尾部舵面梁一侧也有插篙孔,供同时在尾部插篙用。
本页链接:http://www.jsjxfmc.com/news/news2/337.html